“检察院督促体育场馆加装的AED设备,拯救了一位71岁老人的生命!”4月17日,上海市徐汇区检察院收到职能部门反馈,感谢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检察履职助推公共体育场馆AED设备配备及使用规范化。
AED设备,全称自动体外除颤器,是心脏骤停患者“黄金4分钟”的救命神器。4月8日,71岁的王阿姨在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市民健身中心内打乒乓球。当她弯腰捡球时,因心脏血管问题,突然间丧失了意识,摔倒在地。在随后的1分钟内,场馆工作人员在迅速拨打120的同时,使用AED设备除颤配合心肺复苏进行抢救。整个施救过程持续了12分钟,等急救人员赶到时,王阿姨已恢复微弱的呼吸和心跳,被送往医院继续抢救。
入院当天,王阿姨就动了心脏支架手术,现已转危为安,出院修养。在感谢主刀医生时,对方告诉她,如果没有送医前的及时抢救,后果会非常严重。王阿姨说,等彻底康复后,想去当面感谢当时救她的工作人员。
如今,徐汇区公共体育场馆AED设备配置率已达到98%。然而,在一年前,徐汇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,多处公共体育场馆未配备AED设备,或是配备的AED设备提供时间未能覆盖体育场馆的全部开放时段,存在延误“黄金”抢救时间的风险。
于是,徐汇区检察院依法向职能部门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,建议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,加强急救安全保障。职能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,立即启动整改工作。办案过程中,徐汇区检察院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,主动接受外部实质性监督,提升监督广度、深度来推动高质效办案,邀请代表委员、“益心为公”志愿者、人民监督员、人民群众等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到检察听证、“回头看”等各个环节,确保AED设备规范配置落实到位、使用人员具备《心肺复苏(CPR+AED)培训证书》等专业资质。同时,徐汇区检察院通过座谈交流会等形式搭建对话桥梁,邀请多方力量,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,为推进AED设备配置,守护好生命“黄金4分钟”建言献策,进一步明晰检察履职方向。
在确保AED设备规范配置落实到位后,徐汇区检察院依托“汇心检察”基层治理平台,协同职能部门,组织开展AED设备的宣传推广工作。通过专业人员授课讲解、播放AED设备急救教育宣传片、现场专业演示抢救规范流程、AED设备使用培训等科普先行的方式,和社会各界一起监督推动AED设备普及,让每个人都知晓相关知识和法律规定,“能用、会用、敢用”,防范风险于未然。
“这次田林街道公共体育场馆的AED设备能够在生死攸关的重要时刻挽救生命,是对我们履职办案的最大肯定。检察机关希望通过公益检察职能,以法治精神指引治理创新,以民生温度提高治理效能,助力打造宜居安居、惠民利民、共治共享的幸福城区。”徐汇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宋晓红说。
微信公众号